语言作为一种新质资源,不仅能促进交流,也有助于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已经达到80%,但在一些区域,群众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升。据此,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的师生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成功入选。7月21日,以“普通话同声,家乡话共情”为主题的河北经贸大学赴赣州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继续他们的推普之旅。
原籍河北省唐山市的贺博勇与当地小学对接,先是通过语音测试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发音情况,再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普通话学习思路,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对话,提升口语水平,最后贺博勇带领学生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在练习普通话发音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热情。
(贺博勇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活动)
(沛县博物馆《四面楚歌》语言资料)
来自江苏徐州的刘艺彤通过参观家乡博物馆,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充分调研家乡的语言景观,记录相关图片资料,以家乡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宣传地方语言文化,为推普工作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助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促进乡村振兴。
(胡禹卓与村民在填写纸质调查问卷)
贵州遵义的胡禹卓回到家乡,通过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当地居民普通话的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胡禹卓了解到在40-60这个年龄阶段的居民普通话使用频率不高,并且许多词语发音不准确;4-12岁阶段的儿童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交流,但也存在某些词语发音不标准的现象。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需双管齐下,在提升全民的语言能力、便于沟通的同时,也要注重方言的保护、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好的载体。河北经贸大学赴赣州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以切身行动践行国家的语言政策,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