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
普通话作为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繁荣、社会全面进步、民族文化交流、区域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普通话推广工作,2021年12月,为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要求,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重点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以及普通话普及率已达85%的省份和基础较好的城市地区,明确推普在助力乡村教育,语言文化、产业、人才、治理体制等5个方面的任务和要求,并提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10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80%的基本普及目标。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栋梁,肩负着责任与使命,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大学生既是传播者,也是学习者,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学习、创新、传播能力,可以凭借自身优势灵活应对每一项挑战,为推动普通话的传播、构建和谐语言环境、提高国家软实力贡献力量,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砥砺品质、拓宽视野,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河北经贸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根据教育部开展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组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兵分多路前往河北省唐山市滦南、贵州遵义、江苏徐州、河北邯郸,江西赣州市赣县区和萍乡市莲花县等地区进行随机调研,并重点对赣州地区展开实地调研。
调研目的与意义
调研目的与意义
1
调研目的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中国的乡村振兴进入新征程。语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因素,是激发乡村潜能、释放农村生产力的内生性要素。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语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体与核心。
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虽以超过80%,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我国一些偏远乡村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普通话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与外界的交流与发展。因此,我们三下乡推普服务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乡村,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旨在调查当地的普通话普及程度并帮助当地居民提高普通话水平,促进语言文化交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调研推普
2
调研意义
推广普及普通话对于国家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地方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普通话的推广不仅能够打破地域和语言的界限,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还能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首先,普通话的普及解决了乡村地区劳动力的语言障碍问题,使他们获得外出务工、参与广阔市场的机会,也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到多样化的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水平,为乡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调查团队参与调查乡村普通话推广程度,为国家推普行动提供助力,方便为之后乡村推普助力振兴提供宣传支持。普通话作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桥梁,使得乡村地区村民在与外界的交流中能够更好地展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投资潜力,促进乡村经济接轨外界市场。
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的推广,使得这些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从而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承和发扬。
推广普通话提高乡村教育水平。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其推广使得乡村孩子能够接受统一的教育标准和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普及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且通过普通话,乡村孩子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这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
为获取更为真实、有效、全面的数据,深入研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本次实践活动采用多种调研方式,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
问卷调查
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和比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年龄、职业的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看法以及对乡村振兴的见解与期望等。
2
访谈调研
推普小分队在调研中注重结果的实效性,深入基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群众,邀请普通话推广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等群体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普通话推广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对乡村振兴的见解。
3
文献分析
对相关书籍、文献期刊进行搜集和摘取,查阅相关政府文件报告以及政策方针,整理并分析乡村地区的普通话使用程度,了解当前推广普通话的任务进展以及大政方针,为调研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
4
实地考察
服务队深入基层,前往既定调研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观察获得信息,考察普通话在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群众的普通话水平。
5
数据整理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有关推广普通话及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普通话的推广现状,并提炼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用以队员家乡所在地为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调研。涉及区域主要包括江西赣州和萍乡、河北邯郸和唐山、贵州遵义,江苏徐州等地区。
1
座谈交流
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为主要阵地,小分队深入乡村基层。首先调研的是赣县区王母渡镇乡政府。在此,我们举行了一场关于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座谈访问。经过访问后,我们了解到当地普通话水平为中等水平,小孩和年轻人的普通话水平较高,而中年人和老年人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普通话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政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当地正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就包括推广普通话这一实践,如许多中小学举办推普周系列活动,推普墙绘等等。但是覆盖面不够广,尤其是经济困难户和独居的老年人参与度较低。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调研队成员提出希望在向一般家庭广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与“特殊群体”如脱贫户、经济困难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对接,“一对一推普,手把手帮扶”,重点对其进行普通话水平和情感态度的调研,确定以日常所需的普通话为切入点进行推普的想法。政府人员表示这个想法很好,有利于提高特殊人群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值得一试。但考虑到当地地域较辽阔,社区和村子数量较多,而一村包含多组,一组包含多户,且现处于农忙季节,政府人员建议我们先从一村一社区入手,并带领我们到具有典型性的下排村村委会和圩镇居委会进行调研与推普。
在下排村村委会和圩镇居委会里,我们同村委会成员与居委会成员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和想法,他们也向我们介绍社区里和村子里的大致情况,在此我们了解到社区里和村子里的大部分人普通话水平不高,因为赣南一代是由早期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最终定居在赣南的。主要是以客家话为主,居民在家中交流主要使用家乡话,村子里百分之八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现在村子里的常住人口基本是老人和小孩,受到浓厚的客家文化熏陶,从小习得客家话,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以客家话为主。而特殊群体由于对外交际少,普通话需求低,普通话水平也较低。村委会和居委会成员表示赞同我们的想法,于是我们开展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即如何实施如何改造的问题。
居委会成员指出在社区中经常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如“全民阅读”“漫游习语路”等等增强民众的普通话水平,并表示愿意带领我们去特殊群体家中,进行宣传推广和普通话教学,并提出可以就居民的行业需要进行普通话培训,后期进行成果播报和展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村委会成员鼓励村民在家庭和村内使用方言,同时对外交流时使用普通话,这样既保护了本土文化,又促进了与外界的沟通。居委会和村委会成员共同建议,未来应与周边学校合作,扩大普通话教育的覆盖范围,并利用现代科技开设在线普通话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材料。在交流的最后,我们强调,普通话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工具,其推广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居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共同努力,普通话的普及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几次的座谈交流让小分队收获良多,对推普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我们与居委会和村委会共同举起推普队旗,喊出“学好说好普通话,利国利民利大家”的口号,让我们后期的实地调研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2
实地调研
推普工作:
本小分队队员在江西赣州、江西萍乡、河北邯郸和唐山、贵州遵义、江苏徐州等地通过深入乡村地区填写问卷和走访乡间,小分队成员亲身体验了普通话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力,收集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普通话推广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在赣县区王母渡镇,成员走进特殊群体家中,对其进行普通话情况的调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策略推广和培训普通话。针对成年人,我们采取用普通话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调查其普通话情况,并向其介绍普通话在与外地人交流、外地工作、抖音直播、办公场所、发展旅游经济等的重要性,同时向其推广宣传手册上的电子资源,如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资源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为其工作上的语言文字问题答疑解惑。针对老年人,我们根据调查数据了解到其普通话水平较低,且认为对普通话需求低,于是我们聚焦于老人对智能手机的基本认知和日常应用技巧,采取“一对一,手把手”模式,用“普通话+语音输入模式”让老年人精准对标手机需求,也有利于减少在认字方面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上当受骗事件。同时,我们结合当地民族语言,对老年人进行了一些日常需要的普通话培训,而老人也教了我们一些当地方言,让小分队对当地方言有所了解,感触更深。针对孩子们,我们通过做“谁的普通话更标准”小游戏让孩子们大胆准确的读出我们宣传册上的内容,组织开展“典耀中华”读书主题活动,与孩子共同朗诵经典诗歌、带领孩子开展经典阅读、诵读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巩固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孩子对我国经典读物的兴趣。孩子们作为未来的传承者和社会的建构者,普通话的学习对他们而言,更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教育事业。通过实地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普通话教育在儿童中的推广,不仅关乎语言的推广,更是文化认同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文化宣传工作:
在江西萍乡,小分队的队员来到龚全珍工作室,了解龚老夫人作为人民教师在中国乡村教育事业中作出的贡献。在《龚全珍日记》中老人家说:“我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抓紧时间学习,要为孩子们拿起笔杆子,投入这场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战斗中去,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可见教师在推广普通话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通过教育活动传授普通话知识,还激发村民的学习动力,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是连接政府政策与乡村实践的桥梁,对乡村振兴的语言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为了对当地语言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推普小分队还来到了江苏徐州沛县博物馆,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展品涵盖了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古籍、书画等十余个种类,共计2000余件馆藏文物,均用文字详细介绍其由来与发展,展示了沛县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在讲解员标准普通话的讲解下,搭配绘声绘色的手势,于“青石镌史”展厅,从汉代至民国的石刻、碑刻等珍贵文物,仿佛让我们置身古代,可以感受到沛县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增强了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文化涵养。通过汉字与普通话,传播当地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接着来是调研赣县长征永固楼。永固楼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王母渡镇圩场后山背山巅上,是长征路上保存最完好的碉堡。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我们意识到普通话在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交融。这里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吸引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参与。普通话作为交流媒介,让来自不同方言背景的参与者能够无障碍沟通,共同体验和学习本土文化。永固楼的管理团队和导览员在讲解建筑历史和文化遗产时,坚持使用普通话,有效地提升了游客的听懂率和理解度。同时,此举也为当地居民树立了积极使用普通话的榜样,激发了他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兴趣。我们深刻认识到,永固楼不仅是赣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推广普通话、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它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语言政策的有效结合,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这一经验为其他乡村地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可借鉴的策略,即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以普通话为纽带,连接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共融。
调研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后,我们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采集了85个样本,其中男性为41人,女性44人,比例约为5:5。其中汉族有80人,占比约为96%。通过线上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学历在本科(包括大专)及以上也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7.06%,高中(含职高和中专)占20%,初中及以下的占32.94%;而从普通话掌握情况来看,有92%的人掌握了普通话的基本使用方法,同时调查对象都有使用方言的习惯,所以从数据来看受教育程度对普通话使用情况影响不大。但是,提及普通话水平时,能流利使用的占47.5%,能够使用但是发音不够标准的占35.23%,可见虽然很多人能够使用普通话,但是标准程度不同,可以看出普通话的使用率与村民受教育水平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普通话的使用率与熟练度更高。涉及调查内容“到本地政府办事时使用哪种话”的数据显示普通话占比为85%,多数人到正式场合还是习惯于说规范的普通话。在普通话的学习途径上,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日常生活交流来掌握普通话,并没有专门的途径来学习普通话。而在学习普通话的理由方面,因工作需要的占75.11%,日常生活交往需要的占75.87%。在“将来留在家乡还是外出务工”方面近50%的人表示想要留在家乡,并有78%的人认为普通话对于家乡致富非常重要,大多数人学习普通话的意愿较为强烈。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在家庭、集贸市场等熟悉的场景下,人们使用汉语方言的情况较多;在医院、政府部门、窗口单位等场所,人们使用普通话的情况较多。大多数人具有学习普通话的意愿,不过当地缺少专业的培训渠道。此外,大多数人对普通话、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但是缺乏具体了解。
2
座谈交流情况与分析
通过与赣县区王母渡镇乡政府的各位领导的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地方政府也认同推广普通话对乡村振兴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并且当地正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就包括推广普通话这一板块,以满足当地居民学习普通话的要求,如许多中小学举办推普周系列活动、推普墙绘等等。但是在面对经济困难户以及老年人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困难户学历不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接受力下降,在普通话的学习与掌握上并不是很容易。调查团队针对这种情况所提出的与“特殊群体”对接,“一对一推普,手把手帮扶”得到了政府领导肯定,同时也提出这个想法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如地域较辽阔,社区和村子数量较多,所以实施难度较大。
在前往具有典型性的下排村村委会和圩镇居委会中,与村干部与居委会干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推广普通话为提高村民精神生活水平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实际效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主要功能就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寓教于乐的普通话文娱活动中,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得以提升,促进了村子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农民销售农产品。由此可见,普通话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当地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政府来帮助统一整合普通话学习资源,对特殊群体特殊关照,有层次有效率地开展普通话学习活动,是提升普通话推广率的助推器。
3
实地调研结果分析
1.推广普通话在关注特殊群体上的可行性调查
在实地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在脱贫户、经济困难户和空巢老人这些特定群体中,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不高。但是通过综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村文化建设,发现普通话的推广不仅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对于脱贫户而言,普通话的学习与使用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发展工具。通过学习普通话,他们不仅能更好地获取外部信息,提高就业竞争力,还能更自由地融入广阔的社会环境,我们向他们科普工作生活需要的普通话,如帮助线上抖音卖脐橙、柚子(当地特色农产品),从而有助于防止返贫,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困难户往往因语言障碍而难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普通话的推广能够为他们打开新的交流渠道和学习平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向他们介绍的电子资源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和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和子女的教育水平,还能够增强他们获取公共支持和援助的能力。对于空巢老人,普通话的推广则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心理意义。对很多生活在乡村和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而言,普通话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更容易在线下用普通话与外界沟通交流,增加陪伴,减少孤立感,线上便捷使用微信、抖音、各政务平台与外界联系,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此外,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关注国家大事和参与更广泛的社交活动也将成为可能。
在特殊群体进行普通话推广是可行的,通过此次对特殊群体的普通话特别宣传推普,利用“一对一推普,手把手帮扶”策略精准对接不同文化水平的特殊群体需求。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将我们此次活动记录并在官网展示(如下图),表示对此次活动的赞扬与弘扬。后期如有机会,愿意增强合作,扩大推普特殊群体的覆盖面。通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资源,不仅可以帮助特殊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切实措施推广普通话,对于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推普在教育方面的举措与成就
推普活动在教育方面的实行是此次任务的重心之一。推普工作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从小抓起,促使普通话的普及率逐步增高,实现迭代发展。在当地小学,经过考察后,我们发现小学的儿童仍然以家乡普通话为主,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孩子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关,他们缺少讲普通话的环境,有的孩子们会讲,但是身处于讲方言的大环境,他们会自我阻断讲普通话的想法,而不好意思讲普通话,而有的孩子则是基础发音就不标准,需要及时纠错。在与老师交流中表示希望能够健全普通话课程,定期组织普通话小检测,加大推普力度,发挥普通话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小学所举办的“典耀中华”读书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模式下,孩子们展现出的普通话学习热情很高,与孩子共同朗诵经典诗歌、带领孩子开展经典阅读、诵读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学习知识,还可以激发孩子对我国经典读物的兴趣,活动结束时很多孩子能够比较自然的用普通话表达日常语句,所以推广普通话可以多多采纳这样的形式,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从小抓起,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由孩子影响上一代人,扩散普通话的影响,又由孩子将讲好普通话的能力传达到他们的下一代。
3.推普对于文旅产业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广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文旅)产业这一领域。普通话作为沟通的桥梁,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还对文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推广普通话有助于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在旅游业中,语言沟通是基础而又关键的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掌握普通话,能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进行交流,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服务,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在徐州沛县博物馆,普通话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通过普通话讲解、线上语言介绍,博物馆能够吸引不同方言区域的游客,使得沛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向更广泛的群体展示。这种语言的普及,不仅加深了游客对沛县文化的认识,也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此外,普通话作为一种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文旅产业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是一大特色。通过普通话的传播,线下讲解,线上文字展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特色文化得以保存、传承,同时也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空间,使文旅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更能吸引游客。江西永固楼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地标,普通话水平较高的本地人更愿意向外界推广介绍当地建筑文化,自身文化自豪感也更强。因此,需要提高本地人对当地文化的保护和输出意识,让他们能够用更标准的普通话把自己的家乡文化推广出去。以普通话为载体,这座楼宇的历史意义、建筑特色及其在赣州乃至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好的诠释。普通话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促进了赣州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普通话不仅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便利,还促进了文化的共融与多元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语言文化的安全、推动文旅产业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普通话的推广,无疑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利用普通话的桥梁作用,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调研建议
1.高屋建瓴,根据调研人员及其所在地域情况制定活动方案。
普通话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中华文明的载体,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复兴发展的钥匙。本次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我们采取了同一地域人员协同合作,不同区域人员统筹组合、分头进行、线上汇总的策略,充分发挥各个地域优势,凸显普通话在不同文化交流,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实际的推普过程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借助基层自治及政治组织,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以乡村特色文化为着力点,全方位提高农村居民普通话水平。
2.弓调马服,培训提高推普技能的同时准备和完善相关资料。
完善的语言资料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推广普通话强有力的保障,也是推普工作能做成、能做好的前提。在进行走访调研和推普助教之前,我们推普人员集中进行了技能培训,打造了教学推广“硬”实力。其次,各个推普小分队依据当地语言的具体特点,选择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寻求专业老师帮助或阅读参考书籍等方式来搜集日常所需普通话等语言资料,以此制定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具体方案,确立推普主要内容,提高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发展提供强大的“语言粮仓”。
3.抓好龙头,借助乡村基层自治组织深入开展调研和推广。
村委会和居委会等乡村群众性基层组织是连接乡村群众的纽带,是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推普人员积极向居委会等群众性组织寻求帮助,精确定位目标人群,深入调查基层群众,并举办了座谈访问,了解居民普通话水平,明确居民对普通话的态度和需求,以便在当地开展宣传和助教。而乡镇政府为我们推普工作的内容宣传、人员组织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为大学生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
4.科技赋能,利用数字资源建立和完善“推普”活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科技时代的洪流削弱了各个地域的文化边界,男女老少都能通过发达的网络媒体接触到普通话。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乡音难改”的问题,这启示我们:语音的变化与词汇的积累要求推普工作步步为营,推普人员久久为功。目前,如何与分散的农村群体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联系与对接机制是推普过程中的难点。对此,我们决定借助微信等社交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平台来帮助我们提高推普成效,更好地实现推普人员和乡村群众的双向奔赴。
5.举要治繁,推普工作中须根据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措施。
不同的人群对于普通话的需求不同,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要求也就不同。其中,儿童、青年人以及广大青壮年劳动力等人群是未来乡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推普工作的重点;而教师,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又是这一群体里对普通话需求较高的人群,是推普工作的难点而对于方言能满足其基本需求且不会说普通话的其他群体,是推普工作的痒点。此外,还存在经济困难户、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因此,我们坚持分析具体情况,对重点人群可以采取了“一对一推普,手把手帮扶”模式,对其他人群则选择推普助教和宣讲宣传等手段,统筹协调,帮助村民提高普通话水平,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6.以文聚人,用好用活当地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文化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乡村有着纪念馆、博物馆、传统建筑等丰富的文化载体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鲜明特征。我们的推普小分队深入不同省份的不同地区,探索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先进精神文化等特色乡村文化,采集相关语言材料,将推广普通话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拉动乡村经济增长为导向,着眼于打破乡村“语言壁垒”,激活农村发展潜力。推普工作者要善于从乡村文化中获得新的发现,在推普过程中以文聚人、以文化文,进而实现乡村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调研感悟
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的推广对促进各地人民的交流和沟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大家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但普通话就像是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跨越层层障碍,打破地域局限、超越时空,更加顺畅地交流与沟通。
此次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推普小分队成员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掌握县域基层普通话普及情况并对普通话使用较少地区进行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调研大部分地区的语言是普通话、地方方言、普通地方方言、方言版普通话相互交替使用,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推普小分队成员将不同语言使用地区进行统计划分,采取不同的举措进行普通话常用语句的普及推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推普小分队成员从身边的古迹文物、标志性建筑中寻找地方县域推广普通话的踪迹并对身边的普通话使用错误的情况进行纠正。
从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普通话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推广普通话,我们能够更好地传递文化、传承文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我们的文化。这种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跨越地域、年龄、性别等各种障碍,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实习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中,我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使我们更真切地意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都是团队协作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推普小分队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这种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语调等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种学习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语言文化,更加珍惜我们拥有的语言资源。
方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保护各地的方言,让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继续发挥作用。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发挥了本专业各位同学的优势,凝聚文化认同,通过普通话的推广助力乡村教育赋能,推动乡村振兴。跟随党的脚步,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地方县域基层工作中去,为国家奉献青春的力量。